一、六股尖革命烈士纪念碑 (江西婺源鄣山村)
六股尖革命烈士纪念碑的旧址位于婺源县鄣山村,这里竖立着1936年皖浙赣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遗址的石碑。2015年鄣山村人民在旧址上修建了革命英雄纪念碑,以纪念缅怀在鄣山村六股尖等地英勇抗战牺牲的烈士们。
1936年春,闽浙赣省委所属的赣东北、泾旌宁宜、贵秋东等游击区各地游击队相继撤离本地区,汇集于鄣公山(现鄣山村里村)游击根据地。
为了总结各地游击斗争经验,统一各游击区领导人思想,确定新的斗争方针,闽浙赣省委于1936年4月在皖赣两省交界的鄣公山召开扩大会议。会议由关英主持。参加会议的有:关英、余金德、滕国荣、邵长河等部分省委委员,游击区负责人。
会议在认真总结经验和详细分析形势的基础上,决定如下事项:(1)确定了总的工作方针是: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,大力进行抗日宣传工作,积极发动与组织群众,发展党的秘密组织,为巩固和扩大鄣公山为中心的皖浙赣边游击根据地而斗争。(2)讨论了有关各种政策问题。(3)决定成立皖浙赣独立团。(4)为了加强领导,根据当时发展形势和具体情况,决定划分为5个特委。
由于省委的工作与斗争中心已转移到皖浙赣边界,会议决定将闽浙赣省委改名为皖浙赣省委,并决定将皖浙赣边区游击队重新划分为5个地区,即赣东北、皖赣、上浙皖、开婺休(后改为浙皖)、下浙皖。
为了加强组织领导,省委决定组成新的省委,关英为书记,余金德、刘毓标、李步新、滕国荣、王庆丰、邵长河等为省委委员。同时决定刘毓标为组织部长,滕国荣为宣传部长,邵长河为少共省委书记。并决定由余金德、王庆丰、邵长河、赵礼生、何英5人分别担任赣东北、皖赣、上浙皖、开婺休、下浙皖特委书记。关英和滕国荣主持省委日常工作。
鄣公山会议是皖浙赣边游击战争的重要转折点。从此结束了各游击区独自为战的局面,实现了皖浙赣省委统一领导,开创了皖浙赣边游击区斗争的新局面。
二、六股尖无名烈士墓 (安徽休宁)
六股尖无名烈士墓,位于休宁县六股尖山脚,其北麓的石屋坑村曾是当时皖浙赣省委的驻地之一。
1935年12月,红军独立团一个营在转战六股尖时,突遇暴风雪,30多名红军战士饥寒交迫,竟被活活冻死。2001年,休宁县委县政府为缅怀英烈,修建了无名烈士碑。碑下有1936年牺牲的中共四门区委书记花机关报、区委委员谢兆先、余茂兴三位烈士墓。
六股尖无名烈士纪念碑,是革命英雄的丰碑,也是先烈精神的铸台;记载着过去的历史,也见证着未来的发展。为缅怀先烈、激励后人,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
扫码添加婺源包车领队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