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自从发展门球运动后,常年都有外地老年朋友来婺源打球。我家经营的土特产,也卖出了好价钱。”谈起实施“旅游+体育”发展战略,婺源县秋口镇农民江文仙感触颇深,“原来卖5元1斤的茶叶,现在提高到50元至200元;柽子油从原来15元1斤,提高到100元1斤。还有笋干、香菇等土特产销路都很好,年收增加三成以上。”
近年来,随着婺源旅游快速发展,也遇到了“旺季人满为患、淡季难以维系”的不足问题。如何突破旅游发展“瓶颈”?婺源以门球运动项目为龙头,争取承接各级各类门球赛事活动,以此“做热”淡季旅游经济。“在老年体育项目中,门球是唯一有固定场地的运动,竞赛也较为规范,很适合开展长期不间断的竞赛活动。”据婺源县老年体协主席戴水春介绍,该县18个乡(镇、街道、园区)实现门球运动全覆盖,并获评“中国门球之乡”称号。
自2012年以来,婺源通过举办门球赛事,每年增加游客3万多人次,创造经济效益逾亿元。当地不少贫困家庭,通过门球运动带动旅游,逐步实现脱贫致富。婺源滨江宾馆经理张世凤说:“过去,宾馆到了淡季生意萧条,游客不多,几乎要停业。现在,各大门球赛事在婺源举行,不少运动员住在婺源,为宾馆增加了不少收入。”
“一枝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”在看到门球赛事助力脱贫攻坚的同时,婺源挖掘境内古驿道、河流、峡谷等得天独厚的体育运动资源,让“旅游+体育”释放更大的经济效益。如今,该县利用古道资源挖掘修整出36条古道徒步线路。仅大鄣乡88公里的古驿道,就可让徒步锻炼者在健体强身之时,欣赏到竹林掩映、粉墙青瓦的古村落和愉悦身心的田园山水,每年吸引徒步旅游锻炼者达3万余人次。通过体育资源的合理利用,婺源形成了“高山可攀岩、峡谷可漂流、密林可露营、湖泊可垂钓”的体育旅游发展新气象。再加上“端午赛龙舟、中秋迎草龙、元宵闹花灯”等民俗文化体育项目的助威,婺源成功地将外部体育人口转化为当地旅游消费人群,实现了旅游淡季不淡。
近年来,婺源先后举办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、全国门球、地掷球和气排球赛、中国婺源“体彩杯”金秋红叶徒步大赛、中国不间断200公里骑行挑战赛、全省百县田径运动会等各类体育赛事。去年,该县举行首届婺源国际马拉松赛、全国徒步系列赛等30项体育赛事,共有8万余人参赛,吸引40万人次游客进入婺源消费,创造经济效益达3亿元,相当于“旅游+体育”为全县人均派送了1000元的红包。如今,婺源旅游已从观光旅游型向健身体验型转变。
采访中获悉,目前婺源有各类体育健身场所近200处,面积达20万平方米,有多功能现代化塑胶篮球标准场地13块。全县成立各类单项体育协会22个,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辅导员374人,发展门球一级裁判员122人,位居全国县级前列。眼下,婺源投资8亿元的耐克体育公园加快建设,120公里绿道建设稳步进行。正因如此,婺源获评全省首个“全民健身示范县”。
扫码添加婺源包车领队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