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婺源包车网 发布时间:2017-07-20
“欲识金银气,多从黄白游,一生痴绝处,无梦到徽州”,徽商富甲一方,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,他们创造和延续下来的徽文化,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婺源,作为古徽州“一府六县”之一,古风蕴藉,文气沛然,让人神往。婺源的山水亦如人间仙境一般,天然去雕饰,清水出芙蓉,美不盛收。
摄影/安妮
揣着婉约的心境,坐在开往婺源的动车上,望着窗外的斜风细雨,思绪纷飞,除了有点儿小激动,竟多了些近乡情更怯的感觉,怕自己拙劣的笔触,描不尽婺源的美,诉不尽徽州的情……
摄影/安妮
踏青,寻梦,让人魂不守舍,赶紧要去,最美乡村……你只有真的踏上这片土地,才会明白婺源为什么会拥有如此众多之名片,让全国的摄影人趋之若鹜。
摄影/安妮
这里是遗世独立的桃花源,百年风霜浸,人间存净土。咋暖还寒时,杨柳春风;烟雨迷离中,远山如黛;山野烂漫处,小桥流水;粉墙黛瓦间,煮酒青梅。
江岭的万亩梯田,油菜花香扑鼻,不知有多少赏春之人奔着这漫山遍野的金黄而来,漫步花海,放飞心情。飞檐翘角的古村落,掩映在山水花田之间,构成了一幅幅天人合一的如诗美卷。
问余何意栖碧山?笑而不答心自闲。当年的李白一定是因为没有到过婺源,才会为安陆写下如此美句。
行走在婺源的乡间,绝色的并非只是云雾缭绕的湖光山色,更让人艳羡的是“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,最喜小儿无赖,溪头卧剥莲蓬”的生活妙境。
思溪的居民延续古老传统,依旧在河边洗衣洗菜,河畔的梨花被春风摇曳如落雪般婆娑,我买了阿婆的清明果边走边吃,在糯米与艾叶的清香中,享受陌上初熏的好时光。
竹筏是江南水乡特有的交通工具,看起来是那样的轻巧灵便,两只鸬鹚悠闲的站在船头,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。在景区里等待游客的船家,就没有那么轻松惬意了,他们在小河道里穿梭不停,热情地招揽顾客。
徽商贾而好儒,婺源许多古村落都修建有文昌阁,祈学子仕途通达,望子孙笃志诗书,足见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学风之浓厚。
摄影/安妮
自宋朝至明清,小小的婺源县出进士552人,仕宦2665人,历代文人留下著作3100余种,其中81种共1293卷入选《四库全书》。这些数字让人震撼、羡慕。
摄影/安妮
思溪的敬序堂之所以相对于其他徽商古宅更加出名,除了历史的沉淀,还有影视创作元素,它建于清雍正年间,影视剧《聊斋》曾在此拍摄,了解到这些后,带着印象去看,果然有些阴沉的味道。
摄影/安妮
我独自一人走进堂屋,除了天井里接水的大缸,满目尽沧桑,可惜无法以精诚致魂魄,不能让她们帮我鱼传尺素,驿寄梅花,只能在这深宅大院里徘徊,体会人鬼情未了的余殇。
摄影/安妮
李坑的小桥流水,让人心情明快起来。两岸商贾云集,这里的米酒最是浓醇香甜,充满了乡土气息,我们在查记酒坊里做了番品尝,果然食之甘怡,名不虚传。对李坑人来说,米酒更像是补品,有谚语曰:男人喝正月,女人喝坐月……我倒是觉得既然对身体这般有益,一年四季都喝也不为过。
摄影/安妮
徽派文化中,宗祠文化占有重要地位,此次出行,我们参观了汪口的俞氏宗祠与江湾的萧江宗祠,皆高大雄伟,气势恢宏,祠堂内设计大气磅礴,雕工精美,处处渗透着徽商“礼,义,仁,孝”的思想内涵。
婺源是一个充满智慧与魅力的地方,这是我第一次造访,来去匆匆,不能尽兴。徽文化对我而言,已经由原来的遥望,变成一种吸引。期待着不久的将来,能够有充足地时间,再一次走进这些古街小巷,像秋雨先生那样,用心灵与历史对话,来一次真正的文化苦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