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婺源包车网 发布时间:2017-07-18
古人云:伤春悲秋。据说,说的就是一些多愁善感的人,都有一颗敏感的心,每逢春天秋天,花开花落、万木凋零之时,都有可能激起一些人的感伤和火花,尤其是自重文轻武的朝代开始。
至于单独“悲秋”,其用法和渊源更是久远。《楚辞·九辩》说:“悲哉!秋之为气也。萧瑟兮,草木摇落而变衰。” 楚辞大家不熟悉,但这个大家一定熟悉了, “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”这千古名句,出自杜甫 《登高》,充分反映杜甫多年流离失所,到现在体弱多病郁郁不得志的心情。
秋天不一定可悲,只是人们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,不由想到自己各种不如意的处境,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。
但其实,对于我们传统文化来说,有“置之死地而后生”这一说,也有“物极必反”这一说,死之极尽之处就是生,秋天来了,冬天快到了,春天还会远吗?我们就算不相信轮回,也应该明白几乎所有事情都是周而复始的,不是吗?尤其是面对着如此的美景,为什么要悲?
谁说世间秋意要伤悲呢?苏轼说得非常对:“一年好景君须记,正是橙黄橘绿时”。
来到婺源这里,不得不说就是一次典型的说走就走旅行,仅仅是某天晚上突然好想出行,随便找了些资料,觉得这里的红枫和晨雾好吸引,心动不如行动,然后第二天早上就风风火火地买火车票,傍晚便赶着春运前夕去火车站“参观”上车了。
在睡梦中摇晃着一个晚上,再在蜿蜒山路中穿行半天,终于来到传说中的婺源石城。
石城,听说是一座山的名称,其山下有两条村,隔着一座小山包,听村民说,以前两条村之间经常打架,有什么矛盾解不开时,就一起冲上中间的小山包,捡起石头啊、树枝啊什么的,展开“石器时代”的攻防战,哪边被攻下山了,那就要认输了。
虽然婺源已经是全国著名的地方了,可起码在石城这里,却似乎完全没有受到影响。
这里村民还是如同以前那样生活,我们漫步在幽深曲折的石板路上,看到大家在砍柴、在种菜、在侃大山、在抽烟、在挑担,偶尔听到一阵鸡啼的声音,无形中让人觉得,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气息,也是满满的人文气息。
“一生痴绝处,无梦到徽州”,这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留下的绝唱,毫无疑问,从中可知,从侧面反映了徽州就是一个漂亮得犹如人间仙境般的地方!
其实,汤显祖这话饱含着他对徽州和徽商的讽刺意味,甚至可以品出了反话来。有不少解读认为,这句话还不如将“一生痴绝处“的”痴“字,改成“痛”字,变成“一生痛绝处”也许更贴近汤显祖当时的心情。
确实,以当时徽商和安徽官员强大的势力,而汤显祖又不肯同流合污,那这么改成“一生痛绝处,无梦到徽州”,也许真的更贴切呢?
现今,婺源正是徽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,每逢阳春三月时节,也许很多人都对婺源这里的油菜花趋之若鹜,但其实,在我看来,这里的秋色、这里的红枫、这里的秋雾更吸引呢。
傍晚约四点半,客栈老板带着我们,来到村子旁边的山上看夕雾,其实看的就是程村。看夕雾爬上的山坡要比明天看晨雾爬的山坡难走一些,基本没有梯级路,都是在梯田上踩出来的小路,有点不好走。正所谓这世界本没有路,更关键是这里风景好,就一切都值得的了。
这是一道怎样的画面呢?尽管通俗说这是一幅夕雾的乡村红枫油画,然而其实,这是一缕加一缕的炊烟,一缕再加一缕的炊烟,从墨瓦素墙之间缓缓地、缓缓地泄露而出,犹如有造物主在施展魔法,它们几乎都滞留在空中,久久也没有散去,只为营造一幅动感、光影十足的乡村炊烟油画。
静静地站在山岗上,看着烟卷烟舒,犹如有一位无上的存在在作画,一时在修改烟雾布局、一时在调整光线角度,不得不说,这就是大自然的无限伟力。不得不说今天的运气相当的不错,客栈老板说这是近十多天以来最好的一次呢。
夕雾之时,小山包上人们看着大自然的作画惊叹莫名,但当作画完毕后,小山村又恢复静谧和恬美,在满天星辰的紫蓝天幕下,仿佛走进了梦幻中的境地,然后再进入甜甜的梦乡。
俗话都说“早起的鸟儿有虫吃”,破晓之前,为一睹晨光的人们打着手电筒爬上山,准备恭迎太阳的上班。
清晨的炊烟跟傍晚时迥然不同,石城上空弥漫着一层薄薄的白色云霞,也辨不清到底是炊烟还是薄雾,它们逐渐升腾在空中缭绕,偶尔从青砖小瓦马头墙之间,看到影影绰绰的人影,对面的山岗逐渐被眼前的一层薄雾笼罩,不时传来一两声公鸡的啼叫声,打破了山村的宁静。
闻鸡起雾石城,飘渺炊烟处处,鸡犬之间相闻,欲寻红枫芳迹?
斜阳金光,侧侧地照射在枫树孤独的枝桠之上,映照出一丝一缕的线条,如同丝绸般顺滑。
可幸今天的风小云轻,还略带薄雾,墨瓦素墙的马头墙,在渺渺炊烟中若隐若现,犹如世外桃源。
在观景台之上,同道中人可以无视寒风的吹袭,一边谈笑、一边按动着清爽的快门,也许,这就是对美的无限追求的一种感悟?
可惜了枫叶已掉落大半,却可幸了明媚的阳光和犹如少女着白纱起舞般的灵动烟雾,我想,人生哪有如此完美,一次旅程也总会留有一丁半点的遗憾,否则,我又怎么可以再有借口再来一次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