婺源包车电话
婺源包车网logo
婺源包车
司机电话
最新资讯 >>当前位置:主页 > 最新资讯 >

婺源篁村村落历史与风水布局文化

作者:婺源包车网 发布时间:2019-10-14

婺源沱川篁村的历史文化、村落选址与风水布局
 

文 | 查景珍
 
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”山明水秀,古朴典雅的篁村以唐代诗人王维《竹里馆》的诗意而取名。
 

 
篁村位于婺源的东北部,是沱川余氏的发源地。八百多年来,余氏族人在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、安居乐业。篁村的历史久远,村庄的落成得从北宋末年说起。
 
沱川余氏先祖余道潜于宋政和戊戌(公元1118)年考中进士,任职浙江桐庐主簿。他勤政廉明,深得百姓爱戴。当时宋徽宗建造“寿山艮岳”,奸臣朱勔向民间搜罗奇花异石,民不聊生。先祖说:“吾岂剥民以媚权贵。”于是辞去官职,外出游学。
 
篁村的选址
 
理学家朱熹的父亲朱松与先祖为同科进士。先祖来到婺源县城拜访朱松,在北城门楼上遥望东北方山巅,有高耸的黼峰,气势甚是雄伟。于是沿浙水而上,至水之源头,寻访星峰来到沱川。只见一处阡陌纵横、山川灵秀,前面峰峦叠嶂、绿水潺湲,后有茂林荫翳、幽谷荡然。
 
先祖一生博览群书,精通天文地理,对堪舆学造诣颇深。通过对山川地形地貌的踏勘观测,认定这是一块钟灵毓秀之地,于是慕山水之胜,挈妻带子迁居篁村。
 
篁村的布局
 
徽州,人们视人丁繁昌、财源茂盛、人文发达为追求目标,尤其是“耕读传家”的思想根深蒂固,“兴文运”的理念始终贯穿在村落选址与布局中。
 
余氏先祖凭着深厚的文化根基,巧妙利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神奇地理环境,融合精深的风水理论,确定以“文房四宝”为主题打造篁村,建设水口、开挖田地、修祠筑屋... ...
 
1、“文房四宝”格局
 
大片良田作纸,半月池塘为砚,挺拔的红豆杉是笔,宽厚的添丁墩如一块巨大的墨。村前案山,三峰并立,神似笔架。站在宗祠二楼远眺,祠旁那耸立的红豆杉——这支巨笔不偏不倚恰好搁在笔架山上。山水人文相得益彰,可谓布局之精妙、规划之严谨。至此,整个村子的“文房四宝”格局正式形成。
 
半月砚池
 
笔架山
 
2、精心营造水口
 
篁村的水口也经过了精心营造。从风水的角度来看,水即为财。在清溪上架筑廊桥、扼住关口、留住财气,既增强了锁钥气势,又为村民的劳动、生活带来便利。根据“障空补缺”的原理,村口种植樟树红枫,石板大道两旁绿树成荫,既美化了环境,又为村庄设置了天然的屏障。
 

3、罗汉松点睛之笔
 

巍峨的笔架山下,矗立着一棵茂盛的罗汉松。远远看去,犹如一巨大盆景,苍健雄奇,又像坚守岗位的勇士,神情刚毅而坚强。据说罗汉松是当年先祖为卜村庄的成败兴衰而种植,如果倒插一罗汉树枝,树成活就迁居此地。如今已历千年风雨,而罗汉松早就枝繁叶茂、果实累累。
 
4、徽派建筑天人合一
 

村里建筑是清一色的徽派古民居。幽深小巷,光溜溜的青石板,高耸的马头墙,显得宁静而安详。余氏祠堂是村中规模最大、用材最考究、装饰最精美的建筑,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,也作为家族议事场所。
 

篁村的文脉与文运
 
自从村庄落成以来,人财渐旺,人文顿开。余氏家族又派生出若干分支,分居在鄣村、理坑、河东、河西等地。他们秉承勤学苦读之风,昼耕夜诵。明清时期学者、儒士群起辈出。在科技路上攀蟾折桂,声名显赫。
 
明代嘉靖年间的魁甲余棐,才华横溢、机智过人。汪天官出一上联:“千里来龙归大畈”,他立刻对出“堂堂山水养沱川”的绝妙佳句,显示余氏子孙宏伟的气概和远大的抱负。清朝天文学家余煌精于天文历算,诗词、天文推算类着述有几十种。篁村如此发达的文脉,造就了“文武登科”、“金殿传胪”、“钦点翰林”之美谈。
 
篁村的选址与布局,功在当时,利在千秋。好山好水好龙脉,像春风、像雨露、像涓涓细流,源源不断滋润着沱川余氏的子孙后代。
 
文字 / 查景珍 
 

婺源旅游包车司机电话微信联系方式
扫码添加婺源包车领队微信
返回列表
© Copyright 2022 婺源旅游包车 版权所有 赣ICP备19005804号
联系方式:17687932030 网站编辑:余永发